昨晚的亚洲杯,已经没有多少悬念,日本女篮以77-62击败新西兰,成功晋级半决赛。然而,在这场比赛的背后,主教练盖恩斯的排兵布阵,却透露出了更多的玄机,暴露了他的一些战略意图。虽然日本赢得了比赛,但这场15分的胜利,看似轻松,却藏着对中国女篮的两大伏笔。
比赛的焦点并非只是胜负,而是背后深藏的战术意图。主力前锋斯蒂芬妮·马乌里,仅出场了15分钟,明显比她的场均出场时间少了近10分钟。对于这位在热身赛中展现了强大火力的归化球员,盖恩斯明显是有意保存她的体能,为接下来的半决赛做准备。与其说她是休息,不如说这是为对付中国女篮所做的预谋。
更让人捉摸不透的,是老将高田真希的使用。35岁的她,本场比赛几乎是“象征性”地出场,虽然在此前的比赛中,她三分球表现相当亮眼。但盖恩斯宁可选择让替补球员迎战,也不派上真希,这其中的玄机,已经显而易见——他的心思已全然转向接下来的“决战”。
日本女篮在本场比赛中,三分球的出手达到30次,命中率为33%,虽然成绩上并不亮眼,但与此前对中国女篮的“对抗”相比,这样的外线战术依然是日本的强项。然而,更引人注目的,是篮板数据的反差。日本在篮板上以36-40落后新西兰,特别是前场篮板方面,更是9-14落后。如此数据,似乎有意放任篮板争夺上的弱势,意图引诱中国队在接下来的对抗中继续沿用“强打内线”的战术思路,为日本创造反击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59%回想热身赛时,正是因为中国女篮过于依赖内线进攻,才被日本外线打得措手不及。现在,日本明显通过“示弱”的方式,布局未来战术。
盖恩斯赛前放话要“找到限制张子宇的办法”,这番言论依旧在网络上回荡。然而,中国女篮主帅宫鲁鸣却回应道:“虚张声势是教练惯用手段,真正的胜负在实力之间。”这场隔空对抗,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两国在心理上的一场较量。日本试图通过速度上的压制,打破中国女篮的高度优势,而中国则早已准备好迎接这场战斗。
即便日本在上半场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,凭借三分球一度领先,但他们的外线命中率下滑速度之快,证明了他们战术上的短板。中国女篮若能充分发挥张茹、罗欣棫等防守尖兵的作用,配合韩旭的移动防守,完全可以将日本的外线攻势扼杀在萌芽阶段。
随着半决赛的临近,我们不禁要问:日本的战略布局究竟能否奏效?日本女篮的杀招,正藏在以下三大细节之中:
用渡嘉敷来梦(201cm)首发,消耗中国的韩旭,等到张子宇上场时,迅速切换至小阵容,利用速度压制。
放弃前场篮板争夺,引诱中国队打长传快攻,同时制造抢断反击的机会。
对中国的王思雨实施密集防守,破坏中国女篮的进攻组织,切断关键球员的传导。
不过,中国女篮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,尤其是韩旭与张子宇的“双塔组合”。在热身赛中,凭借这两位球员,中国曾以25分的优势轻松战胜日本。此外,日本的老将群体,尽管经验丰富,却也存在体力和爆发力的隐患,尤其在比赛的第三节,往往是爆发的高峰期。
这一场即将上演的半决赛,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比赛,更是一场超越胜负的信念之战。中国女篮的双塔,能否克制日本的“快攻风暴”?这场对决注定会成为亚洲篮坛的历史性一刻。而最终的答案,将在横滨体育馆的赛场上揭晓。
发布于:江西省炒股配资平台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